人一旦进入老年,标志性的行为就是不由自主的回忆当年。老伴刚开口:“我们小时候…”,儿子摇摇头苦笑着,“爸,你又来了”,孙子立刻嚷嚷起来,“就是,爷爷说了一百了”。
我黯然伤感,记得小时候也常听老一辈“忆苦思甜”,甚至还亲口吃过糠窝窝或野菜团,当时总感觉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如今,我们也进入老年了,给孩子们讲讲过去却总遭到“婉拒”,也许孩子们也认为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而我们却感觉像是昨天才刚刚发生……。我常常想,现在生活好了,真的没必要讲讲过去了吗?
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并不遥远的过去连想也不敢想。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刚刚结束多年的战争,百废待兴,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农村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
1952年,我出生在省城一个比较优越的家庭,父母都是老艺人,住的大杂院,虽然衣食无忧,上学不愁,有电灯还有戏匣子,但是对于“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的生活,就是天方夜谭,遥不可及。
时至今日,我们的“吃、穿、住、行、玩”这些生活的基本要素,随着祖国实力的增强也在逐步提高,我的生活中也发生了很多难忘的“第一次”。
一说“吃”:
第一次吃海鲜。
我生长在北方,从没有吃过海鲜,几乎没有吃过鱼。感觉那是超级的享受。一直到九十年代初到秦皇岛开会,才第一次吃海鲜。参会报到的时候,就得到第二天午饭是海鲜大餐的好消息,当时的心情既兴奋又担心,我终于可以吃到海鲜了,担心的是会不会在餐桌上露怯。第二天,当琳琅满目的海鲜摆上桌时,我只是挑鱼吃,其余的真不敢下筷子,幸亏有人热心人帮我们剥虾壳,教我们吃螃蟹,我又学着别人的样子吃了点叫不上名字小玩意,看着别人吃得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真是羡慕,我故作矜持的样子,至今想起都感觉好笑。
现在,无论南方北方,随时随地可以买到海鲜,还有很多专门吃海鲜的饭店,只要想吃随时可以饱口福,吃海鲜已经不是什么奢侈的享受了。
二说“穿”:
第一次穿皮鞋。
70年代末我上大学了。是从下乡插队的农村坐着拖拉机进的校门。大二时爸妈为了奖励我成为全家第一个大学生,给我买了双中跟小丁子型皮鞋,同时给我做了一件“的卡”上衣,当时在班里可是出了风头,走在女生宿舍楼道时,总会吸引人的眼球,用现在的话就是“回头率”很高啊,很多人就是因为我穿了一双皮鞋而记住了我,心情特别好。当时无论从城市还是农村来的大学生,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皮鞋。
三说“住”:
第一次看到带“厕所”的房子
时间还是70年代,小时候我住的大杂院,大多数家庭只有一间屋子,老少男女都在一个炕上,好一点的有个“里间”。全院只有一个“茅房”,根本没法讲卫生,那种“茅房”至今还常常出现在我的噩梦里。上大学后有一次上老师家,老师是教授,进门是个小走廊,房间分布在两侧,记不得有几间房子,最西侧是厨房。中间我起身想出去“方便”,老师说不需要出去,卫生间就在厨房。我才注意到紧挨着厨房的“卫生间”,就是“茅房”,惊诧不已。我不想露怯硬着头皮进去,战战兢兢的解决了问题。经此一事我才知道,还有这样的房子,好羡慕啊!我啥时才能住上呢?
四说,“行”
第一次出省。
70年代末我大学毕业,因为弟弟在上海当兵,我想出去玩,怀揣爸妈给的300元出发了,因为第一次出省,火车票相当难买,卧铺票更是难上加难,买的站票,就在走廊中间坐着旅行包半醒半睡熬了一宿才到郑州,然后中转到南京,因为想看看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和雨花台,倒了好几次公交车匆匆看了一眼就赶回车站,因为太累坐着就睡着了,结果误了点,幸亏南京到上海的班列很多,只好等下一趟,赶到上海时已经是晚上10点,弟弟接不到我,没有手机无法联系,也没有出租车,只好坐公交车到了弟弟所在部队附近,上海的郊区没有路灯,身处黑暗分不清东南西北,我惶恐万分,幸好有一对恋爱情侣路过,把我送到部队门口。
到了上海总想着去去杭州,毕竟早有耳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是当搭上去往杭州的长途汽车时,奇葩的事情发生了…,我坐的靠近窗户,欣赏一路美景,忽然感觉头顶有水滴落下,衣服前襟也湿了,抬头看见车顶有一大片水迹,还带着红色,我立刻嚷嚷起来,售票员过来看了看,让司机停车,司机登上车顶折腾了一番,原来车顶堆放着旅客行李和托运的杂物,其中竟然有猪肉,血水顺着破旧的车顶流下,恰恰都滴在我的头上,我才隐隐闻到腥味,把我在上海买的新衣服也弄脏了,那时我也不懂要求赔偿,司机和售票员也许司空见惯连道歉都没有,我非常懊恼,大上海怎么还有这样的长途破车,太扫兴了。
现在我们出门不是高铁就是飞机,家家有汽车,人人有手机,这在当时无论穷人还是富人,连想也不敢想。
五说“玩”
当时还没有旅游这个词。 第一次出省就到上海玩是相当相当奢侈的事,怀揣300元就敢游上海和杭州。不过那时的三百不是小钱,东西也便宜。在上海住在部队相当于探亲,食宿都免费。当时也没有什么景点,只游览了外滩、城隍庙和中山公园,还第一次烫了头发,再就是逛街购物,那一年我已经28岁,在那个年代是妥妥的“剩女”,购物主要是为自己准备嫁妆,记得特别清楚买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花布中式褂子,后来还借给几个闺蜜穿上出席婚礼。当时上海的服装确实在全国独领风骚,女孩子穿一件上海产的衣服是值得炫耀的美事。
当年我的几个难忘的“第一次”,可让我周围的亲戚、朋友、同学羡慕不已。搁现在,都是很平常的普通事。我确信,随着祖国的日益强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棒,精神生活和文明程度也会越来越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d2021.cn/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