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网课学习,弄懂“想要”和“需要”非常重要

疫情反扑,学校放假。

学生居家学习期间,本以为咨询心理问题的会多一些。但是,从现实咨询情况来看,80%以上的是咨询孩子不认真学习怎么办?孩子动不动就玩手机怎么办?孩子学习期间偷偷的和同学聊天怎么办?孩子在家学习不认真还不敢管,一管就和你争吵怎么办?孩子学习期间时不时的就偷偷看短视频怎么办?等等。

看上去问题很多,很乱。其实,理顺一下,就两个问题,一个是“想要”,一个是“需要”。只要弄明白什么是“想要”,什么是“需要”,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应该就好办了。

什么是“想要”

所谓“想要”,就是不用意志力,不用上级或父母安排,就本能的、非常主动的去接受、去做、去获取的一种心理品质。“想要”的内容有很多,如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看好的,被别人说自己好等等。

玩手机就是一种典型的“想要”。从手机上能获取令人喜乐的短视频,让自己开怀大笑。从手机上能和自己“三观”一致的人开心的聊天,使内心得到满足。从手机上能看到大庭广众之下不能看而自己想看的稀有信息。从手机上能看到当前的天下大事。从手机上能看到各种娱乐节目。这一些都是想要的。

尽管通过手机能学习知识,但在学习的同时,甚至用大部分时间去“玩手机”。

玩手机后,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在人们心中产生不好的印象,自己内心也后悔,但有了机会还是会“玩”。

可见,“想要”是一种内心深处的需要,是一种动物本能。

什么是“需要”

所谓“需要”,是自己长期需要进行的工作、学习等任务,或者是由父母、老师、其它上级安排做的事情,它需要用一定的意志力去完成。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没有快乐,只有付出。但从长期发展来看是“需要”的。例如,学生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社会,现在努力学习就是一种“需要”。

虽然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时候,被老师表扬、被同学羡慕、被家长亲戚说自己优秀是快乐的,但整个学习过程并不算快乐,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努力了,付出了,就会考上好的高中,就会考上好的大学,就会找到好的工作,就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集中精力完成“需要”完成的事情,正是将来所“想要”的。

可见,“需要”正是当下需要认真做的,需要刻苦努力去做的。

“想要”和“需要”的心理分析

心理学上,把人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超我”是道德层面的“我”,他的起心动念是给人们留下美好形象,行事风格表现为积极、向上、舍已、助人等。

本我”是自私层面的“我”,他的起心动念是“享乐”,行事风格上追求快乐、享受、满足生理欲望,是一种动物本能。

“自我”是现实中的“我”,是本我和超我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在学校生活中,老师比较重视德育教育,所以孩子表现优秀,“超我”相对占主导地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

青少年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做事情的意志力还很薄弱,还不具有完全战胜本我的毅力。喜欢快乐,甚至认为满足自己的欲念是应该的。

居家学习,没有老师和同学监督,只有爱自己亲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身边,他表现出的“自我”,“本我”成份就会大一些。在学习期间就会出现不认真学习、看短视频、聊天、获取信息、游戏以及其它玩手机行为。“想要”有时会占据主导地位。

徜若“想要”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吃喝玩乐为主。徜若“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努力刻苦,不断战胜困难,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正确处理“想要”和“需要”的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想要”是一种动物本能,以追求当前享乐为主。过度享乐会严重影响到将来的发展,影响人生的前途。

“需要”做的,虽然当下辛苦,但对人们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是在为将来的人生大厦不断的增砖添瓦。

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多做“需要”的事情,少做甚至不做“想要”的事情。

学生居家学习,自己管不住自己,喜欢做“想要”的事情。如果孩子理解“需要”的重要性,对家长的善意提醒不反感的,家长要负起责任来,让孩子沿着“需要”这条大道不断前进。

如果孩子不理解“需要”的重要性,“想要”占据主导地位,就应该开好家庭主题会议,让全家人特别是孩子从内心深处明白,什么是“想要”,什么是“需要”,弄明白克服“想要”和重视“需要”的重要意义。

只有战胜“自我”,做好了现在“需要”,将来才会有更好的“想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11830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d2021.cn/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