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1教材分析—1.3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老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新课标: 1.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材内容

本节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我们要认识地理环境,首先得弄清楚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宇宙环境。就本章《行星地球》而言,通过行星地球的自身特征和宇宙环境,来说明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从宇宙的空间尺度,介绍太阳辐射能输入地球系统的机制,从而推动各种自然地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这是自然环境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本章知识内容是认识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的基础和前提铺垫,是学习自然环境的必备知识和基本原理

就本章内容来说,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介绍地球的宇宙位置、行星地球自身特征和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能量输送;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具体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着重介绍岩石圈的位置和特征。本节是落实课标要求“1.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二节已经说明了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能量来源。而地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所输入的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上的周期性变化和空间分布。因此,地球运动不仅决定了地球上主要自然要素的运动规律和许多自然现象的分布规律,而且对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册必修1自然地理的最根源性的基础

就本节知识结构来说,首先说明地球运动的特点,然后重点阐述了地球运动所导致的太阳辐射在地表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深刻影响。“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是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其运动的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是紧密联系的知识链条,是本节最核心的知识内容,重在原理分析和地理过程描述。其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逻辑基点,必须弄清其移动机理和时空变化。相对而言,“昼夜交替和时差”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难度较小。“昼夜交替和时差”要注重机理分析,其逻辑基点是人为规定正午(太阳直射的经线)为地方时12点;而“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着重结论掌握和运用

需要强调的是,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对地理事物现象时空变化的描述方法:描述时间(季节)变化时,要固定地点;描述空间分布时,要固定时间

同时,学习本节知识时,不能忽视的逻辑基点:地球是正球体;太阳光为平行光

按新课标新教材补充:掌握二十四节气及对应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从时空两个视角来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读图观察分析和“活动”探究,进行比较和分析,归纳出结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3.通过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认识,体现地域差异,培养学生区域认知。

4.通过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昼夜交替和时差;四季更替和五带

难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2.12.04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11830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d2021.cn/945.html